癥狀 又稱姜塊莖腐爛病,主要為害地下塊莖部,塊莖變褐腐爛,地上邯植株草估萎狀。 核病與細菌性姜瘟病外觀癥狀常易于混淆,但細加比較仍不難把兩病區(qū)分開來:姜瘟病塊芋 多呈半透明水漬狀,擠壓患部溢出洗米水狀乳由色菌膿,鏡檢則見大量細菌涌出;姜枯萎病 塊莖變 褐而不帶水漬狀半透明,擠壓患部雖滲出清液但不呈乳白色混濁狀,鏡檢病部可見 菌絲或飽子,保濕后患部多長出黃白色菌絲;挖檢塊莖,表面長有菌絲體。 病原 包括Fusarium oxysporum稱尖鐮飽菌和茄病鐮飽,均屬半知菌類真菌。兩菌均可 產(chǎn)生大型和小型分生飽子。小型分生飽子無色,單胞或雙胞。 傳播途徑和發(fā)病條件 兩菌均以菌絲體和厚垣飽子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。帶菌的肥 料、姜種塊和病土成為翌年初侵染源。病部產(chǎn)生的分生飽子,借雨水濺射傳播,進行再侵染。 植地連作、低洼排水不良或土質(zhì)過于粘重,或施用末充分腐熟的土雜肥易發(fā)病。 防治方法
(1)選用密輪細肉姜、疏輪大肉姜等耐澇品種。
(2)常發(fā)地或重病地宜實行輪作,有條件最好實行水旱輪作。
(3)選高燥地塊或高廂深溝種植。
(4)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機肥。適當增施鈣肥。
(5)注意四間衛(wèi)生,及時收集病殘株燒卻。 (6)常發(fā)地植前注意精選姜種塊,并用50可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一500倍液浸姜種塊1~2 小時,撈起拌草木灰下種。
(7)發(fā)病初期于病穴及其四周植穴淋施50%甲基硫菌靈·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10%混合氨基酸銅(萬枯靈)水劑400倍液、70%琥·乙磷鋁可濕性粉劑300一400倍液。防治1一2次,以控制病害蔓延。 |